加为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专家观点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北京奥耐尔孟秀荣:优质犊牛的七大培育技术
浏览:4480次    来源:奶牛资讯网    添加时间:2018/4/20 15:40:14


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孟秀荣


孟秀荣,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致力于幼小动物营养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提出“专业铸造精品,幼畜健康成长”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公司在技术、资源、质量、品牌、营销方面的综合优势,坚持“做实、做强、做精”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专业研究犊牛早期饲养管理;撰写论文,编写犊牛饲养管理书籍,探讨总结出关于犊牛饲养的“八大关”和“七大提升技术”,同时介绍、推广国内外新的现代化犊牛饲养理念,提供犊牛饲养整体解决方案。


养牛就从养犊牛开始,养犊牛就是养未来。目前,我国犊牛培育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比十年前的数据可以看到,犊牛的日增重从460克已经达到现在的1000克,犊牛成活率从85%提高到现在的98%甚至以上,配种月龄从15个月龄提前到现在的12个月龄,疾病发病率从10%降低到现在的5%。

十年前我们设定的后备牛培育目标是:育成牛12~13个月达到初配;体重380公斤;体高130公分;育成牛初次产犊月龄22~23月;第一产奶周期增加700~1000公斤。这些目标现在均已实现,十年间我们的后备牛培育水平已然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其中包括饲养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标准:国内牧场在24小时—60天犊牛培育工作中,活产率达到98%;犊牛年死淘率控制在<2%;0~60天犊牛发病率<5%;56天达到初生重的两倍;饲养净利润100天超过1000元,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尤其保证瘤胃及骨骼的正常发育。

图1 国内澳亚集团牧场实践管理KPI  

杨库2015年6月20日

国内培育优质犊牛在实现上述目标和实施工作标准中,贯穿了七大技术:提高活产率技术、初乳管理系统技术、强化饲喂技术、提高舒适性技术、犊牛舍设计技术、智能饲喂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

一 提高活产率技术

(宁可错助一千,不可疏漏一头)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动物临床繁殖学博士张廷青老师在中国首先提出并逐步开始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坚持“严密观察、及时干预、合理用力、切忌粗暴”的工作方针,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

表1 产房工作目标


以某南方牧场牧场为案例:XX奶牛场在活产率方面继续领跑全国奶牛场,经产牛接助产活产率99.7%(350/351);头胎牛接助产活产率98.4%(375/381)。如果样本数继续扩大,很有可能逼近我国人医妇产科当今水平(每10万例分娩丢失25例婴儿)。若果真那样,则将永铭世界兽医产科学史!

表2 某牧场与围产期管理相关的繁殖数据


以上这些成绩不仅仅在国内屈指可数,就是在全球也名列前茅。同时,犊牛留养成活率非常高,与其营养稳定,饲喂稳定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 初乳管理技术

(犊牛头餐,头等大事)

2005年,美国科学家斯蒂夫·菲博研究表明,犊牛从初乳中吸收的抗体越多,当它长成奶牛时产奶量就越高。美国乳业科学协会理事AloisF.Kertz 指出:“胎儿无法从母体的子宫获得抗体,只能从初乳中获得。第一次饲喂2升初乳的犊牛与饲喂4升初乳的犊牛相比会增加两倍的兽医开销,日增重降低0.23公斤。第一次泌乳奶产量降低11%、第二次泌乳奶产量降低17%。”

图2

丹麦人裴柏然先生于2009年研制成功能让所有犊牛吸收更多抗体的系统——初乳管理系统。即初乳快客功能是指快速检测初乳质量、初乳巴氏杀菌、快速解冻冷冻储存初乳和快速灌服4升初乳。促进犊牛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图3 初乳快客

表3 初乳巴氏杀菌前和巴氏杀菌后微生物对比结果

(国内某集团牧场KPI数据)


表4 初乳是否巴杀对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结果

(国内某集团牧场KPI数据)

表5 国内大型牧业集团初乳巴杀系统使用情况


三 强化饲喂技术

在犊牛培育中,前40天对开发遗传潜力至关重要,出生后前期阶段对于组织结构至关重要,出生后细胞分裂增殖,持续到40天左右,在此之后开始已有细胞的增大,这对于器官功能有终生的影响。做好此阶段的培育工作会给奶牛后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奶牛更有活力,繁殖力更强,更健康。

表6 饲喂强度对母牛第一次泌乳量的影响

通过试验数据显示,采用强化饲喂技术培育的奶牛比传统饲喂技术培育的奶牛产奶量会增加1吨。

表7 母乳的成分与其新生儿体重倍增所需天数的对应关系

《生鲜乳质量监测与管理技术》 顾佳升 20130910 新疆喀什


在所有个体生命的一生中,断奶前的这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饲喂的目的是要保证犊牛有充足的有营养。营养的四要素包括奶(制品)、开食料、水、粗饲料。奶(制品)包括液态奶、奶粉和酸化奶。无论何种形态的奶饲喂犊牛前都需要进行巴氏杀菌,同时保持稳定性。开食料可以尽早使犊牛瘤胃适应发酵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瘤胃内壁乳头的发育,易于消化特殊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原料是增重和健康的关键,超高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犊牛成长的需要。

四 自动饲喂技术

(智能精准 回归天性)

自动饲喂技术是一套先进的饲喂系统,相比传统饲喂技术更符合犊牛自然吃奶习惯;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方便时间安排;加强饲喂得以实现,可以发挥最大基因潜力;犊牛健康状况提升;实现智能化管理;实现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断奶;群饲提高动物福利,同时减少转群应激。

中地牧业科技集团旗下共有8个牧场,总存栏6.55万头,其中成母牛3.55万头,后备牛3万头(青年牛0.9万头,育成牛0.9万头,犊牛1.2万头)。

中地牧场0~60日龄犊牛采用犊牛自动饲喂设备,且自由采食开食料,重视通风和垫料的更换,日增重约950克;60~180日龄饲喂开食料和燕麦草(限饲),日增重超过900克,6月龄以后开始饲喂TMR日粮,育成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在9~10千克,青年牛在10~11千克,13月龄开始配种。

图4 中地集团商都自动饲喂系统


表8 中地万头牧场出生重及生长指标


五 犊牛舍设计技术

犊牛舍设计技术在犊牛培育中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产房、初乳厨房、0~24小时护理舍、1~6天单栏饲养区、7~60天哺乳牛舍设计。合理的设计,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提高工作效率。

图5 犊牛舍设计


六 舒适度技术

犊牛的舒适度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在通风、温湿度、褥草等方面。


6.1 通风

采用正压通风系统后,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减少了75%。

图6 正压通风


图7 测试氨气

6.2 温湿度

保证犊牛舍干燥、无贼风, 环境温度22℃~26℃之间,户外温度21℃左右,新生犊牛的低温临界值在10℃,寒冷气候补充热量。


6.3 褥草

提供舒适的褥草可使断奶重提高4公斤,相当节省6.7公斤优质代乳粉(约210元);可降低发病率,尤其是腹泻;每头可提高经济效益至少100元(代乳粉费用210元—褥草费用30元-180元);改善空气质量。


6.4 生虫控制

利用化学药物控制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如,驱肠虫药、杀虫剂、抗球虫药。生物控制体外寄生虫(即给苍蝇的寄生蜂),如昆虫生长调节剂。


6.5 夏季防蚊蝇生虫控制

及时清除哺乳犊牛舍内外杂物、杂草、粪污、剩奶和剩料;哺乳犊牛憩息处通风良好,也能减少蚊蝇聚集;牧场轮换,以减少蠕虫负载。


6.6 小母牛的乳房炎

在预产期前大约四周使用乳头密封剂,能降低68%的临床性乳房炎和84%的乳房链球菌的感染风险。

图8 犊牛不同哺乳方式


七 疾病防控技术

犊牛疾病主要有两种:断奶前是新生犊牛腹泻病,断奶后则是呼吸系统疾病。犊牛有腹泻史,产奶前被淘汰机率将提高2.5倍;有腹泻治疗史的青年牛,推迟进入产奶期的机率高出了2.9倍。犊牛有呼吸疾病史,生长期延长,分娩前会有更高的死亡率;分娩后疾病很多。

未来是高科技奶牛时代,我们要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达到更高的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的产奶量,更高的乳成分,更健康奶牛。

这需要我们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培育遗传、体况、繁殖能力、长寿性、产犊难易、和泌乳持续力的遗产性能好的奶牛;科学的日粮配给和管理;生长速率/生长阶段、健康的瘤胃;围产前后的管理;舒适的环境,避免冷/热应激(环境应激)。

在犊牛培育方面,继续坚持和落实七大技术,特别是注重细节管理。如在产房管理上,更加提高围产牛的舒适性,布置隐秘型、拼装式产栏,采用分娩实时监控系统。在断奶犊牛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 选择优质的、以谷物为基础的日粮,采用采食量高的给料方式:

1.将精料和干草混合制成TMR(TMR组):261kg,换料应激小;

2.将精料和干草并排放在饲槽上(并排组): 262;

3.将精料放在饲槽上,干草放在补饲架上(分开组) 275kg多采食0.5公斤。

提高高峰日奶量是保证胎次产量的关键。围产期和新产牛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体况、干物质采食量、健康、季节、遗传都要加强重视。

头胎牛高峰日奶量大于经产牛高峰日奶量的75%~80%。峰值奶量每提高1公斤,相当于胎次奶量一胎牛提高400公斤,二胎牛提高270公斤,三胎以上提高256公斤。

采用分娩实时监控系统。

图9 分娩实时监控系统


给奶牛和牛人更牛性化、人性化的环境:



只有高产才能稀释成本;增加1公斤奶的边际效益最大。

在2018年向13吨单产的目标奋斗。

本文根据孟秀荣董事长在“2018中国奶业发展高层论坛暨2017第二届中国奶业风云榜公益评选活动”上的讲课录音整理,文章已经孟董审阅。



来源:《奶牛》杂志2018年第4期


[收藏本页] [打印]
相关链接
·曹志军丨奶牛母子一体化关键技术09-06
·北京奥耐尔孟秀荣:优质犊牛的七大培育技术04-20
·肖玲:奶牛热应激的解决措施及稳定乳指标的技术策略04-19
·国家奶牛体系石家庄站站长张新同:奶牛暑期抗热应激技术策略04-18
·曹险峰:保定双丰牧业粪污处理模式介绍11-06
·氨基酸平衡日粮——一个有效降低日粮成本的方法08-12
·美国AMTS总裁Thomas Tylutki:牧场如何应对低奶价时代?08-02
·聚焦风云榜论坛——如何打造中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07-17

 

联系我们更多>>

《奶牛》杂志编辑部

 

电话:0311--85248199

                  85881778

传真:0311--85248199

微信:nainiuzazhi

 

版权所有:奶牛资讯网 
电话:0311—85248199  85881778(传真)邮箱:nainiuzazhi@126.com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389号